近5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0余个项目,累计科研经费6,200余万元。
功能实验研究显示RIPK1的p.D324V位点变异促进了TNF所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临床上患儿呈周期性发热表现,每次持续数日,间隔1月左右,热峰可达39-40℃。
此外,在RIPK1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也看到了类似的变化。据悉,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医生和浙江大学及哈佛大学基础研究科学家通力协作取得的研究成果,阐明了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RIPK1)基因突变导致RIPK1无法被切割引起的炎症和周期性发热,并对这一基因突变在炎症产生、细胞死亡等机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这也是人类首次发现这种类型的变异。并且成纤维细胞RIPK1和TNFR1的表达也被下调。诊治范围包括:免疫低下/免疫缺陷、预防接种相关问题、过敏性疾病、不明原因发热等。据王晓川介绍,结合这些研究的结果,儿科医院免疫科在2019年3月起给患儿采取了托珠单抗治疗,他的发热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前好转。
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医生说:人类三大敌人——发热、饥饿及战争,其中发热为三敌之首。然而,人类RIPK1该切割位点变异对这些重要信号通路及人类健康的影响未有报道。吴家玮先生以博雅教育:科技创新的基石为主题做演讲
据悉,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将大力支持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开展应用研究,学校也将探索与市应急管理局开展更宽、更深、更全的合作。上海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副处长梁宝华、市应急管理局灾害应对和物资保障处副调研员郑建楠、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焱等领导和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修改意见。研讨会围绕《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分级治理》课题研究展开了讨论。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复旦大学相关部门领导与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专家及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上海市应急局指挥中心主任谭维勇十分肯定了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成立12年以来给予上海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提出中心的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在政策制定中得到了应用,充分发挥了研究智库服务社会的作用。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教授在深入研究上海城市灾害监测预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灾害预警与风险分级治理的经验,同时提出了构建上海灾害监测预警及风险分级治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有关负责同志在研讨会上致辞,并向与会领导、专家介绍了复旦大学科研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城市发展的总体情况,特别介绍了复旦大学智库建设26年的发展成果以及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在城市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制图:实习编辑:朱胜雪责任编辑:。桂副局长还对课题下一步的修改完善提出了建议,尤其建议可以与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相衔接。2019年10月17日,由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举办的城市应急管理与风险分级治理研讨会在光华楼举行。
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桂余才介绍了上海市应急管理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组建后的主要任务。桂余才副局长对课题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题框架结构科学、逻辑脉络严谨、内容论述务实,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有关负责同志在研讨会上致辞,并向与会领导、专家介绍了复旦大学科研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城市发展的总体情况,特别介绍了复旦大学智库建设26年的发展成果以及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在城市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五晓教授在深入研究上海城市灾害监测预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灾害预警与风险分级治理的经验,同时提出了构建上海灾害监测预警及风险分级治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上海市应急局指挥中心主任谭维勇十分肯定了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成立12年以来给予上海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技术支撑,提出中心的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在政策制定中得到了应用,充分发挥了研究智库服务社会的作用。桂副局长还对课题下一步的修改完善提出了建议,尤其建议可以与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相衔接。
桂余才副局长对课题研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课题框架结构科学、逻辑脉络严谨、内容论述务实,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据悉,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将大力支持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开展应用研究,学校也将探索与市应急管理局开展更宽、更深、更全的合作。
制图:实习编辑:朱胜雪责任编辑:。上海市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处副处长梁宝华、市应急管理局灾害应对和物资保障处副调研员郑建楠、上海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焱等领导和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充分肯定,并就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修改意见。2019年10月17日,由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举办的城市应急管理与风险分级治理研讨会在光华楼举行。研讨会围绕《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分级治理》课题研究展开了讨论。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桂余才介绍了上海市应急管理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组建后的主要任务。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复旦大学相关部门领导与复旦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专家及研究生参加了研讨会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王水照教授随后致辞,王先生追忆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以及宋代文学研究筚路蓝缕的创建过程,在为今日宋代文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欣喜振奋的同时,更提出了不断增加新鲜血液以持续充实和完善宋代文学研究学术共同体的期待,鼓励年轻一辈咬定目标不放松,勤勉刻苦不退缩,以高度的使命感在已经铺就的宋代文学研究大路上努力前行。闭幕式上,朱刚作大会学术总结。
2019年10月19至21日,由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主办,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同时莫砺锋教授还鼓励宋代文学研究者应该积极主动地从事普及工作,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大众,这不仅是宋代文学研究者的应尽之责,而且在宋代文化蕴含着许多有益于现代文化建设的潜在因素的性质下,更可以为民族复兴提供丰富的学理支撑。
本次大会特设80后学人宋诗研究专题环节作为闭幕式之前的主题发言,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徐涛、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周剑之、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汪超、日本金泽大学副教授原田爱、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马里扬、以及复旦大学副教授侯体健六位80后学人报告了各自宋诗研究的最新成果,不仅展现了宋诗研究日益兴盛与精细的研究趋势,更展现了年轻一代的学人正用新颖的观点、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以及扎实的基础推动着宋代文学研究继续蓬勃而富有朝气地发展。最后,莫砺锋教授以串讲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一诗的方式致闭幕词,期待宋代文学研究学者能够在砥砺切磋中使得旧学新知邃密深沉。
其后日本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大阪大学浅见洋二教授、台湾成功大学张高评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先生分别致辞。最后,全体与会代表集体追思已故著名词学家、宋代文学研究家邓乔彬教授,并由华东师范大学彭国忠教授介绍邓先生生平。开幕式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朱刚教授主持,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尚君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接着,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宣布大会开幕并致开幕辞,总结了宋代文学学会成立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并对未来予以展望。
本次大会的小组讨论分30个专题,在五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与会学者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分别就宋词研究、宋诗研究、苏轼等典范作家的专题研究、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研究以及宋文研究五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呈现出宋代文学域外传播与接受地域空间与文学书写文学思想与文本形态多元艺术、宗教与宋代文学等热点学术议题,显示了宋代文学研究在深耕传统学术议题、文史互补的深入、愈加开阔的跨学科视野等方面的研究趋势与学术思潮。开幕式后,华东师范大学洪本健教授、日本大阪大学浅见洋二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田安(Anna Shields)教授、台湾大学谢佩芬教授、中南民族大学王兆鹏教授、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分别作了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涉及到北宋君臣关系、苏轼陆游诗文比较、北美宋代文学研究、墓志铭研究、数字人文、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多个主题,提要钩玄地展示了宋代文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他表示,宋代文学研究的已愈为深入,特别是前沿问题的探索甚至需要学者充分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因此不仅需要通过不同话题的小型工作坊深入探讨,还需要立足研究传统,在结合融通中共同为宋代文学的整体研究构建新的宏观阐释系统。来自海内外9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出版机构的160余位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提交论文160篇。
制图:实习编辑:朱胜雪责任编辑:。10月1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复旦大学袁天凡报告厅举行
本次大会的小组讨论分30个专题,在五个分会场同时进行,与会学者在一天半的时间内分别就宋词研究、宋诗研究、苏轼等典范作家的专题研究、多维视野下的宋代文学研究以及宋文研究五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呈现出宋代文学域外传播与接受地域空间与文学书写文学思想与文本形态多元艺术、宗教与宋代文学等热点学术议题,显示了宋代文学研究在深耕传统学术议题、文史互补的深入、愈加开阔的跨学科视野等方面的研究趋势与学术思潮。10月1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复旦大学袁天凡报告厅举行。其后日本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大阪大学浅见洋二教授、台湾成功大学张高评教授、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高克勤先生分别致辞。最后,全体与会代表集体追思已故著名词学家、宋代文学研究家邓乔彬教授,并由华东师范大学彭国忠教授介绍邓先生生平。
最后,莫砺锋教授以串讲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一诗的方式致闭幕词,期待宋代文学研究学者能够在砥砺切磋中使得旧学新知邃密深沉。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王水照教授随后致辞,王先生追忆了自己的学术生涯以及宋代文学研究筚路蓝缕的创建过程,在为今日宋代文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欣喜振奋的同时,更提出了不断增加新鲜血液以持续充实和完善宋代文学研究学术共同体的期待,鼓励年轻一辈咬定目标不放松,勤勉刻苦不退缩,以高度的使命感在已经铺就的宋代文学研究大路上努力前行。
同时莫砺锋教授还鼓励宋代文学研究者应该积极主动地从事普及工作,将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大众,这不仅是宋代文学研究者的应尽之责,而且在宋代文化蕴含着许多有益于现代文化建设的潜在因素的性质下,更可以为民族复兴提供丰富的学理支撑。来自海内外9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出版机构的160余位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提交论文160篇。
本次大会特设80后学人宋诗研究专题环节作为闭幕式之前的主题发言,南京大学助理研究员徐涛、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周剑之、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汪超、日本金泽大学副教授原田爱、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马里扬、以及复旦大学副教授侯体健六位80后学人报告了各自宋诗研究的最新成果,不仅展现了宋诗研究日益兴盛与精细的研究趋势,更展现了年轻一代的学人正用新颖的观点、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以及扎实的基础推动着宋代文学研究继续蓬勃而富有朝气地发展。2019年10月19至21日,由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主办,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